综合新闻

第五届“空间天气日”全国大型科普活动简报

第五届“空间天气日”全国大型科普活动简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决定2017年继续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为了进一步全面宣传空间天气基础知识,深入了解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联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空间天气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各相关省/市/区气象局和气象学会、有关高校和院所,共同举办第四届空间天气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空间天气知识。

在这次全国性的大型科普活动中,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牵头拟定了“空间天气日”大型科普活动方案并与各地承办单位联系、协调,商定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空间天气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北到南依托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的地区有:辽宁大连、北京、安徽合肥、上海、江苏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云南、广东广州、广东深圳、海南等地。现将各地活动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 北京

6月17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联合北京天文馆举办“空间天气日”科普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卫星为公众讲解太阳系空间环境方面知识。万卫星院士详细讲解了太阳系空间环境的起源、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特性,同时介绍了人类对太阳系空间环境的探索历程,以及我国深空探测的实践与规划。现场大部分听众是青少年天文爱好者,通过此次科普活动,宣传了空间天气的基础知识,树立人们对于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正确认知,突出我国空间天气业务特色以及在保障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于6月28日走进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展开科普讲座活动,该讲座由乐贵明研究员主讲,乐贵明研究员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暴等空间天气现象,同时播放了一些相关的视频,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于空间天气知识的理解。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踊跃发言,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学生们在听讲过程中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向提问的同学赠送了空间天气方面的科普书籍以及明信片。

1 左上:万卫星院士在天文馆,右上:天文馆现场小朋友提问,左下:首师附永定分校的科普展览,右下:乐贵明研究员在首师附永定分校做科普讲座。

 

  • 大连

为了进一步全面宣传空间天气基础知识,深入了解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五届全国“空间天气日”科普活动由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学会空间天气学委员会等共同举办,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承办。本届科普活动的主题是“空间天气与地球生命”,2017年6月18日上午在大连海事大学新大活中心如期举行,活动共邀请来自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等从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五名青年专家王春琴、高英、巩宁、张萌和王巍博士等,分别做了《第四环境侦察兵—空间环境探测》、《空间天气与生物遗传变异》、《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空间天气与生命起源》、《航天员漂浮的奥妙》和《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等科普讲座。本届活动由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孙野青教授主持,科技处田昕副处长开幕式致词,以及龙喜栋副处长等参加本次科普活动。本届科普活动吸引了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小学等约200余名家长和学生等参加,活动生动热烈,专家深入浅出,学生积极提问,其中抽出“幸运观众”一、二和三等奖各1、2和4名等。此外,本届科普活动还吸引了约50余名同学联合设计海报20张,经过公众投票和专家打分,共评出“海报设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优秀奖10名等。本次活动宣传了“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的科普知识,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2 左上:科普展览,右上:讲座现场,左下:文艺汇演,右下:科普工作组集体

  • 威海

2017年5月20日至6月3日,由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主办,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空间天气日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系列活动在5月20日拉开序幕,20日下午,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面向公众进行了以太阳观测为主题的科普开放活动。来自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以及威海市市民等共约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天文台老师以及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志愿者进行了相关科普知识的讲解,并为大家放映了空间天气日的科普宣传片。观测结束后,组织者在闻天楼3D影厅还为公众安排了观影活动,影片主题为空间天气与日常生活,大家通过此次观影活动,加深了空间天气对我们生活影响的理解和认识。6月3日,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协会在五四广场举办空间天气科普展,并利用展板宣传、有奖问答、科学游戏、望远镜观测等方式向学校内的同学们科普空间天气的概念。上午9点,活动准时开始,五四广场来往人群被望远镜等设备吸引驻足,工作人员通过调整望远镜,为大家进行望远镜基本操作的指导,同时协会成员以科普展板为载体,为大家讲解空间天气、日地空间、等离子体等这些空间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最后还有有奖问答环节,极大的提高了大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次活动于中午12点结束,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共吸引近300人前来。6月3日下午,天文台进行活动期间的最后一次主题为 “太阳特征结构”的开放活动。志愿者为公众介绍了太阳黑子、日珥、暗条等结构观测特征,并进行了现场的观测。开放结束后在闻天楼3D影厅举办了活动闭幕式,并播放名为《我们的宇宙》科普短片,标志这此次空间天气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的圆满结束。

3 左:太阳实地观测,右:广场科普现场

  • 合肥

2017年5 月20~2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专业参加了中科大2016年度科技活动周的活动。此次活动隶属全国空间天气日的一部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科普报告、展板展示、短片欣赏,实验室参观以及空间天气观测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各界人士,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小学学生及家长,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空间物理专业参加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主要在地空学院教学行政楼大厅、7楼会议室、8楼实验室以及16楼实验室举办,活动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科技处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举办《空间天气》科普展。参观人员领取宣传册,听取展板讲解,观看《空间天气》视频投影;举办《空间天气》科普讲座。邀请我国空间物理领域知名专家刘睿、申成龙等教授介绍空间物理的发展历程以及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观国内首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光谱分辨率钠测温测风激光雷达实验室。参观国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卫星载荷实验室;通过小型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日珥等重要的空间天气对象本次活动周是近几年来接待人数最多的一次,两天的参观人数约5000人次,包括大量的中小学学生及家长;接待团队参观者10余批次。我们准备的精美宣传图册为参观者所喜爱,共计发放了2500册,极大地拓展了前来参观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

4 左上:卫星载荷实验室参观,右上:太阳黑子观测,左下:申成龙教授科普讲座,右下:观看科普影片

  • 上海

2017年5月20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举办了“空间天气日”活动,活动制作了20余幅展板,为公众介绍了空间天气的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项目中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的基本情况,为体现极地中心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特色,增加科普讲座的吸引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开放了极地科普馆,“空间天气日”的科普讲座与往年相比也做了一些创新与变化,计划将过去较长的科普讲座改变成一组简短的科普演讲(每个20min),包括由李斌作的《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科普讲座,由祝标作的《我与雪鹰601》和由汪南作的《南极考察衣食住行》;讲座后进行了上海现场中小学生与南极科考队员视频连线的活动,联线持续了约30分钟,期间南极现场科考队员回答了中小学生的各种问题,不仅包括南极的气温、食品、环境,还包括极夜,极光等专业问题。连线最后南极现场通过高清摄像头向上海现场学生展示了中山站的时实外景,小学生为南极科考队员献上了舞蹈,连线两端一片欢腾。本次科普日,共有超过300名学生及家长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现场,发放空间天气科普手册200份,参与工作人员20余人。

5 左上:提问环节,右上:南极科考站连线,左下:向科考队员问好,右下:参观集体照

  • 南京

本次“空间天气日”科普活动邀请了南京大学方成院士为南京求真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师生及部分初一学生带来精彩科普报告“探索天空的奥秘”。在报告中,方教授详细的讲解和形象的动画,让同学们领略了天体的魅力,了解到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为何变成现在的八大行星、太阳耀斑、物质抛射、恒星会“死亡”等天文知识,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真理的求知欲。在报告后,方教授与同学们互动,同学们的问题或幼稚或成熟,方教授都能耐心解答,大家收获颇丰、意犹未尽。

6 左:方成院士科普讲座,右: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 武汉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的各位教授们在2017年暑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天气日”的科普讲座,除了本院的本科生外还吸引了全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同学们热烈参与了探讨,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7 左上:王慧教授讲座,右上:何思远教授讲座,左下:袁志刚教授讲座,右下:倪彬彬教授讲座

  • 成都:

 

借中国科协科技活动周之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特举办空间天气科普展,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空间天气的基础知识及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大同学们知识面。本次展览通过展板和图片直观展示、趣味问答以及多媒体影像资料的播放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展览,由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天文协会的同学对空间天气主要的天气现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介绍,深化同学们对空间天气的认识。本次展览活动盛况达历时之最。这次空间天气展览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但是却吸引了大约2000多名学生前来参观,并且包括路人在内的青少年、老人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有的同学都对本次展览大加赞赏,同学们对空间天气的关注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提升,超过90%的同学表示期待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更大的关于类似空间天气知识的展览。通过举办此次的科普活动,不仅仅只是宣传空间天气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同学们对于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正确认知,加强了对同学们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同时也突显了我国在空间天气业务特色以及在保障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激励同学们积极努力的在空间领域能够有更多成就和突破,立志为全人类做出巨大奉献。

8 成都理工大学空间天气科普展览现场

  • 云南:

 

2017年5月-6月底,云南天文台举办了多次和“空间天气”相关的科普活动。主要内容为:在凤凰山台本部利用科普楼、太阳历广场、黑子望远镜等设施,向公众宣讲太阳、空间天气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并利用便携式望远镜,让公众亲自观看太阳黑子、日珥等,累计接待人数近3000人;在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利用红外太阳塔、ONSET、太阳射电频谱仪等设施,通过讲座、设置展板讲解等方式,向公众宣讲太阳、空间天气等方面的科普知识,累计接待人数近800人;6月1日至2日,在昭通市政府和昭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云南天文台、云南省天文学会以及云南广播电视报社《支教地理》特刊联合云南省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太阳计划•天文科普进昭通”系列科普活动,此次系列科普活动相继走进了彝良县荞山镇底武小学、昭阳区苏甲乡松树小学、昭阳一中、昭通学院等学校社区。参加科普活动的学生和市民群众近3000人,在松树小学, 邓林华副研究员给学生做了《爱发脾气的太阳公公》天文知识讲座,在昭阳一中,科普工作者们带领学生进行了白天夜晚的实际观察,并结合科普挂图进行了宣讲,林隽研究员作了《认识宇宙、开阔视野、研究太阳、造福人类》的精彩讲座,在昭通学院的大报告厅,王建成副台长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天文学简介》的精彩报告。

9 左上:凤凰山太阳黑子观测,右上:同学们在观测太阳,左下:林隽研究员讲座,右下:王建成副台长讲座

  • 深圳:

 

为积极响应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科学素养”的号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院士的带领下,积极的开展2017年进一步全面宣传空间天气知识与应用等全国空间天气日活动。在魏奉思院士的指导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先后组织了 “深圳市民大讲堂”、“深圳中学宣讲”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内部宣传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深圳都市频道、南方都市报以及其他多个媒体都第一时间跟进报道,极大的提高了深圳市市民对空间天气的认知和兴趣以及空间天气活动日的整体影响力。主要活动内容介绍如下:2017年5月14日,恰逢全国空间天气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带来了一场题为《“隐形杀手”——你所不知道的空间天气》的精彩讲座,讲座讨论部分,大家纷纷与院士交流对话,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于此同时,活动现场发放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册,并设置了精心制作的展板,形象直观的向公众展示了空间科学知识,本次活动也得到深圳市气象局以及航天部门等相关领域单位的大力支持,活动影响力极大,深圳市都市频道、晶报等多家媒体都做了全面报道;5月26日魏奉思院士以及哈工大领导等多人走进深圳中学,介绍了空间天气、空间灾难及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等,并表示数字空间是把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服务集成为空间一体化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是实施全球空间战略必须拥有、夯实和抢占的一个空间科技战略制高点,他当下的志愿是助推我国南方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发展,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南方空间科技新中心,魏奉思院士希望同学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多去仰望星空,未来选择校区实现人生梦想和抱负,与他一起成为深圳数字空间科技的开拓者;为了全面宣传空间科学基础知识,增进公众对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了解和认知,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于6月16日在荔园食堂前举办了“空间天气日”科普活动,本次活动是第五届全国空间天气日系列科普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校即将成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宣传,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院士亲临现场进行主持,活动现场发放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册,并设置了精心制作的展板,形象直观的向公众展示了空间科学知识,本次活动以丰富的展示内容宣传了空间天气的科普知识,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6月20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在致辞时代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观看了空间天气日活动宣传精心设置的展板,近20位两院院士助阵,20余位国家“杰青”到院兼职,近70家单位、150余名合作共建成员,也都仔细观看了空间天气日活动的展板,一致高度赞许了空间活动日的宣传内容。

10 左上:魏奉思院士做客市民大讲堂,右上:市民观看科普展览,左下:哈工大深圳校区科普展览,右下:魏奉思院士在深圳中学作《我的志愿》的讲演

 

  • 海南:

 

本次在海南的“空间天气日”科普活动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办。7月3日上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站”)迎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师生。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赤研究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空间天气:服务技术社会的科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的来龙去脉,介绍了空间天气的物理基础-空间物理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规划及相关的科学问题,使其了解了当前空间物理学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引发了同学们对于深入研究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浓厚兴趣。王赤研究员用直观的图像、生动的语言为大家作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高水平科普报告,获得了在场师生多次热烈的掌声。台站为同学们安排了空间探测、空间天气及其影响和预报等学术讲座,观摩各仪器观测过程并进行观测数据后期处理上机操作,以及座谈交流等活动;学术讲座将使同学们对空间科学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观摩和上机操作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于空间物理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同学们的科研兴趣。

11 左:王赤研究员报告中,右:师生合影

 

第五届“空间天气日”全国大型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又一次使公众了解到了空间天气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和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树立了对于太空领域的正确认知,了解了我国空间天气业务特色以及在保障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公众对空间天气的了解和关注,提高科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科学研究与中小学教育的联系,拉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距离,符合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科技活动周能激发社会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将自主创新的思想贯穿到日常生活以及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